
e站研途 | 榜样在身边:厚积薄发,砥砺前行——于春安
【个人简历】
于春安,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计算机技术专业研究生,中共党员,研究方向聚焦在三维重建与分割领域,导师是张永教授和臧影老师。读研期间曾发表五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登上国际顶级会议CVPR (CCF A) ,另外分别发表在ICASSP (CCF B)、ICLR(CCF A)、SCI四区期刊上,目前有四篇论文在投,曾获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等多项荣誉,现已拟录取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
【心路历程】
开始读研究生时,“博士”这个名词对他来说充满了抗拒。那时的他,更多的是把目光投向社会,渴望通过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经验,尽早进入职场,“搞钱”是当时的最大动力。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社会上很多领域和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电子技术等专业领域,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快,然而学术的深度和广度是无法忽视的优势,博士生涯不仅仅是学术的深耕,更是对个人价值的进一步提升。读博士不仅能让他在学术上做出更大的突破,还能让他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在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由此考博的念头渐渐扎根在他心里。他希望通过博士四年的深入研究,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能力,在未来毕业后能够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艰难与收获】
博士申请的过程是一次艰辛的历程,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从2024年10月开始,他开始给向多所985和211高校的导师发送邮件,表达其学术兴趣和未来规划。期间,收到了不少导师的积极回应,也有很多导师愿意与他进一步沟通。每次与导师的交流都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但如何从众多优秀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呢?他分享了两个建议:“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在与导师沟通时,最重要的就是展现出你对学术的热爱和对未来的规划。导师并不仅仅看重你的成绩和发表的论文,他们更看重的是你是否有足够的兴趣和激情去做研究,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与导师的每一次交流,他都尽力做到真诚和坦率,去表达自我的想法,分享对未来的期许。“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如何,最关键的还是实力。导师关注的核心往往是你在研究生期间的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如果你想打动导师,只有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学术道路,发表有影响力的论文,积累扎实的研究经验,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学长寄语】
奋进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声音和挑战,会有人告诉你“读博士没有必要”、“社会经验更重要”,甚至有些人会质疑你的能力。但是,当你真正明白博士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后,所有的外界干扰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就像他所经历的一样,考博的道路虽然艰难,但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朝着目标一步步迈进,最终的成果是值得的。最后他鼓励学弟学妹们:“每一条通向光明的路,都是经过艰难的黑暗,不怕前路漫长,最怕半途而废。如果你决定了要走下去,就要用尽全力去追求,不论成功与否,这段经历本身就足够宝贵。”
通讯员:何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