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通知

作者:时间:2025-04-14 浏览:12

各系部、2021级本科生各班级:

结合信息工程学院工作实际情况,现就2021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答辩前须知

(一)正式答辩前,请各位同学和老师将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材料(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原文、译文、初稿、二稿、三稿、查重报告)在4月15前上传教务系统,查重报告请各位同学在校外查重网站查重通过后在系统内点击获取(每人2次免费检测机会),查重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

注:以下几个时间节点请注意:

答辩资格设置及答辩分组完成:2025年4月15日前

4月18前完成第一次答辩。

学生如未通过第一次答辩,在第二次答辩前需要学生自行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AICG检测、格式检测和再次查重,检测结果与查重结果由指导老师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第二次答辩,第二次答辩在4月25日前完成;

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成绩、答辩成绩录入:2025年421前(第二答辩的成绩录入在2025年4月28日前);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一辩及二辩)结束后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修改,2025年4月28日前上传定稿PDF版(教育部毕业设计(论文)抽检要求一律使用PDF版)至系统

各系部于4月30日前把学生答辩记录表纸质稿(答辩组长签字)、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修改申请表纸质稿统一收齐后交到教学办。

指导教师2025年430完成中英文标题、全过程材料(包括查重)、及定稿的核对,然后确定定稿为最终不再修改的版本后发给系部。

请各系部在5月7日前收齐定稿,由教学办统一做AICG检测和格式检测,通过的存档;未通过的由学生修改后自费检测,交通过的检测报告+指导教师签名存档。注:未通过的学生自费检测后AICG检测和格式检测仍不合格的,不予合成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最终成绩合成:2025年58日前

(二)指导情况记录:每次填写不少于50字;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不用写摘要,不少于500字;开题报告中的指导教师意见不能简单的写同意,至少要体现两点:符合培养目标;学生做了大量准备等。

(三)所有电子表格与模板,以学院下发模板为准,不按照模版要求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禁止参加答辩。毕业设计(论文)和材料中所有需要签名的地方均需电子签名(手写签名后拍照上传)。

(四)毕业设计(论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请各位指导教师严把毕业设计(论文)质量,4月15前在教务系统内完成答辩资格设置确认(毕业设计-答辩资格设置-设置),学生上传的过程性文档和毕业设计(论文)材料齐全并经指导教师检查通过后,方可参加答辩。

(五)请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评阅教师、答辩组长在毕业设计(论文)定稿上传后及时在教务系统中录入过程材料指导记录(评语)、成绩(58日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成绩录入- 勾选1名学生后点击“成绩录入”- 录入成绩并写上评语。

(六)原则上所有的学生均须参加第一次答辩,参加答辩的学生须妥善安排个人事务,务必按时参加答辩,确因特殊原因需延期答辩,必须在4月18前向指导教师提交延期申请,填写《只参加第二次答辩申请表》(见附件)经指导教师签字同意后提交教学办,否则将视作无故缺席(放弃)答辩,后果自负。

(七)毕业设计(论文)系统中无毕业设计(论文)相关资料的学生视为毕业设计(论文)未通过。

二、答辩安排

2021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共安排2次,具体安排由系部通知

答辩形式:线下答辩(不再安排线上答辩),具体答辩分组及组长由各系部自行通知。

三、答辩流程

(一)答辩过程:答辩时要求每位同学的答辩以介绍核心内容为主,每位学生答辩的总时间原则上控制在20分钟以内,其中包括:1.学生陈述;2.软硬件验收;3.教师提问(不少于3个问题)。请各小组组长自行控制和把握具体时间。

(二)答辩后:指导老师421(第二批答辩的在4月28日前)将答辩成绩录入系统学生需根据答辩小组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修改,修改后的毕业设计(论文)经指导教师认可后4月28日之前上传系统毕业设计(论文)定稿PDF版)各系部430日前学生答辩记录表纸质稿(答辩组长签字)、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修改申请表纸质稿统一收齐后交到教学办。

请注意:正方教务系统中的毕业设计(论文)标题与终稿标题务必一致,否则会导致论文抽检系统论文无法上传,请同学们务必将两个标题改为一致!修改路径为:毕业设计— 课题修改申请/题目修改申请 — 右上角点击“增加” — 提交 - 指导教师审核通过。注意: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修改申请表纸质稿交给答辩组长,答辩组长再交给系部。

 

四、毕业设计(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检测方法:正方教务系统自带的检测程序。

(一)系统检测前:

每位学生只有两次免费检测机会,登录系统检测之前,请学生将导师认可后的毕业设计(论文)定稿先自行通过其他渠道检测。

(二)系统检测合格要求:

1.总文字复制比小于30%(去除本人已经发表的文献)才能参加毕业设计(论文)评阅和答辩。

2.检测内容范围为毕业设计(论文)全文。(上传毕业设计(论文)时,检测系统对格式正确的封面,目录,原创声明,参考文献这四类内容自动识别后忽略不做检测,除这四类内容,其他内容都做检测,包括致谢,附录等)。

3.答辩结束后,经过修改的最终提交毕业设计(论文)与检测版本基本保持一致,若改动太多,需重修检测。 

五、其他未尽事宜,以学校和学院通知为准。 

 

                                           信息工程学院

                                         2025年4月14

 

附件:只参加第二次答辩申请表.docx


 

 

 


打印: